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欢迎您!

高职研究

当前位置: 首页> 正文

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五大经验

作者: 发布日期:2023-06-05 点击数:

强国先强教,强教先强师。2018年1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》(简称《意见》),从战略高度勾画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布局。5年来,各地在贯彻落实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出台配套政策文件,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。纵观全国各地,形成了区域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五个方面的经验。

第一,党建联动,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渠道。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素质评价的首要标准。如何有效做好师德师风建设,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,是回答“为谁培养人”这一根本问题的关键。各地一改以往以道德说教和“红线”要求为主的教育方式,采取党建业务联动、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计划、信用记录制度等,强化对师德师风的引领和规范。如重庆市璧山区印发了《关于“党建引领、师德师风治理”的实施方案》,以党建之力成就师德之美;广州市2019年印发了《加强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指导意见》,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,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;江西省建立教师师德师风数字档案,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。

第二,区域统筹,推动教师城乡均衡配置。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求教师配置不断实现区域相对均衡,尤其是优质师资的相对均衡,这也是面向2035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。对于地方政府和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而言,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意味着要推动教师素质提升、结构优化,还需要从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教师资源的城乡、校际配置问题,通过建立教师编制周转池、交流轮岗、集团化办学等方式让教师配置结构释放更大红利。换言之,就是让区域内中小学无论在城区还是在乡村都有好教师的身影,进而缩小教师队伍的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。如北京市2021年开始大面积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干部教师交流轮岗,2022年全市四成以上符合条件的教师参与轮岗,东城区还建立了“区管校聘”管理体制,推动按需流动,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。

第三,梯队培养,构建区域教师人才梯队。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,既需要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、制度保障,还需要从教师结构优化中谋求更大效用的发挥。教育要发展,教师队伍应形成良好的结构,不同层次、不同类型、不同学科教师配置要合理,形成区域教育人才梯队。为此,长期以来各地非常重视新入职教师、骨干教师、名师等不同类型教师的培养培训,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做法,尤其是《意见》出台以来,教师队伍梯队培养的意识和方法进一步深化和改进。如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推出了“书院+学院”教师培训路径,其中“书院行动”以提升教师素养为目标,组建成长型教师学术社团——教师读写团队,优化兰山教育大讲堂,通过阅读写作和交流展示形成素养提升的完整链条;学院课程重点解决培训内容随意、结构松散和评价缺位等问题,构建教师梯级攀升机制,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全周期护航。

第四,教研引领,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。纵观基础教育发展历程,教研制度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,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“国家—省—市—县—校”五级教研体系,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撑。各地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教研制度的建设,如北京市朝阳区通过创新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、强化课题引领、统整教研资源、设置分层教研任务、搭建展示平台等方式,形成了全方位、立体式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网络,以现代化区域教研助力教师专业的长足发展。

此外,许多地方将教研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倾斜,拓展和充实教研对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。如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重点关注乡村小规模学校,推进省市县乡教研联动常态化,实施乡村教师分类教研,因需因地组建不同类型教研共同体,解决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缺乏高水平引领的问题。

第五,激励保障,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。《意见》进一步明确了教师“特别重要地位”,并将提高教师待遇、减轻教师负担等作为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真招实招。“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”,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,才能推动每一名教师安心从教、静心育人。各地在落实过程中不断完善惠师政策,从待遇、健康、权益、福利、荣誉等方面构建教师激励保障体系,助力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打造。如河北省全面核查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,确保“不低于”政策的全面落实,并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。广西梧州市专门出台了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激励办法》,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任教……这些举措为保障教师质量、托底教育公平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 

作者李建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区域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

《中国教师报》2023年03月22日第15版
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华商路2号 | 邮政编码:511300 | 招生热线:020-32882222 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| 粤ICP备12007829号